相关链接

地质所人才队伍

首页 - 人才队伍 - 副研究员
副研究员

姓名 魏本勇
性别:
电话 62009159
Email: bywei1982@163.com
简介:

男,1982年生,山东青岛人,365娱乐游戏平台副研究员,理学博士

教育背景:

2001.09-2005.06:山东师范大学人口·资源与环境学院,本科,地理科学专业

2005.09-2010.06: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, 硕博,自然地理专业

工作经历:

2010.07-今:365娱乐游戏平台,地震应急与减灾信息研究室,副研究员

研究方向:

地震灾害风险与脆弱性评估;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研究;地震应急

承担科研项目情况:
  1.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:地震经验与社会响应能力变化-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的实证研究(41601567), 2017.01-2019.12,负责人
  2. 中国地震局大中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重点专项:保山市灾民应急安置与转移情景构建(2017QJGJ05-04),2017.01-2018.05,负责人
  3. 中国地震局大中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重点专项:西昌市应急对策本地化研究(2017QJGJ04-04),2017.01-2018.05,负责人
  4. 中国地震局大中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重点专项: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与安置转移效能评估(2016QJGJ13),2016.01-2016.12,负责人
  5.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:震后埋压人员集中地的快速判断(IGCEA1406),2014.01-2016.12,负责人
  6.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青年重点任务:基于汶川与雅安地震的灾害产业关联损失研究(CEA_EDEM-201413),2014.05-2015.05,负责人
  7.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:地方政府与社会震灾响应能力的实证分析—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(IGCEA1108),2011.01 -2013.12,负责人
  8.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结余资金专项项目:高精度震后快速评估技术研究,2016.10-2017.12,项目骨干
  9.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:中国地震应急救援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地(201208018),2012.01 -2014.12,项目骨干
代表论著:
  1. Wei Benyong, Gaozhong Nie, Guiwu Su, Lei Sun, Xianfu Bai & Wenhua Qi. Risk assessment of people trapped in earthquake based on km grid: a case study of the 2014 Ludian earthquake, China. Geomatics,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, 2017 (05 May). DOI:10.1080/19475705.2017.1318795.(SCI)
  2. Wei Benyong, Su Guiwu, Qi Wenhua, Sun Lei. The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in Earthquake-Stricken Areas—A Case Study of Ning’er, Yunnan Province. Sustainability. 2016, 8(6):566. doi:10.3390/su8060566.(SCI)
  3. Wei Benyong, Su Guiwu, Liu Fenggui. Public response to earthquake disaster: a case study in Yushu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. Natural Hazards, 2013, 69(1):441-458. (SCI)
  4. Wei Benyong, Fang Xiuqi, Wang Yuan.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Chinese carbon emissions: an empirical analysis.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, 2011, 21(2):301-316. (SCI)
  5. Fang Xiuqi, Wei Benyong, Yuan Wang. Impacts of inter-sectoral trade on carbon emissions-a case of China in 2007.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& Engineering, 2012, 6(3):387-402. (SCI,通讯作者)
  6. 魏本勇,苏桂武,齐文华,孙磊,武洋,靳一凡. 云南宁洱地震灾区农村家庭生计脆弱性分析. 地震地质,2017, 39(1): 158-171. (EI)
  7. 魏本勇,苏桂武.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汶川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. 地震地质,2016,38(4): 1082-1094. (EI)
  8. 魏本勇, 苏桂武, 陈彪, 张文佳. 北京市民众地震灾害认知特点的初步分析. 地震地质, 2013, 35(1): 165-176.(EI)
  9. 张文佳, 魏本勇, 苏桂武. 少震弱震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—以江西萍乡地区为例,地震地质, 2014,36(1):206-221.(EI)
  10. 魏本勇, 聂高众, 苏桂武,齐文华. 地震灾害埋压人员评估的研究进展.灾害学,2017,32(1): 155-159.  
  11. 魏本勇, 苏桂武, 吴琼, 齐文华, 张文佳. 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家庭际差异—以2007年云南宁洱6.4级地震灾区为例. 自然灾害学报, 2012, 21(4):116-124.
  12. 魏本勇, 王媛, 杨会民, 方修琦.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. 世界地理研究,2010,19(2):138-144.
  13. 魏本勇, 方修琦, 王媛, 张学珍, 杨会民. 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. 地理科学, 2009, 29(5): 634-640.
  14. 魏本勇, 方修琦, 王媛, 杨会民, 张迪.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.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9, 45(4): 413-419.
  15. 魏本勇, 方修琦. 树轮气候学中树木年轮密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. 古地理学报, 2008, 10(2): 193-202.
  16. 魏本勇, 李亚楠, 严晓丹, 方修琦, 朱海峰, 李吉利.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小五台山地区1895年以来2-5月的降水量.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8, 44(1): 96-102.
  17. 靳一凡, 魏本勇,苏桂武,张海峰,孙磊,武洋. 青海玉树地区政府人员地震灾害认知特点的初步分析. 灾害学, 2015, 30(4):229-234.(通讯作者)
  18. 仵焕杰,魏本勇,田青,刘峰贵.青海玉树地区小学生对地震灾害的响应现状分析. 灾害学, 2013, 28(2):166-171.
  19. 仵焕杰, 苏桂武, 魏本勇, 田青, 刘峰贵. 青海玉树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现状的描述统计特点. 地震地质, 2012, 34(4): 835-849.
  20. 齐文华, 苏桂武, 魏本勇, 达杰, 尕松拉达, 才旦卓玛. 2010年青海玉树Ms7.1级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. 地震地质, 2011, 33(3): 533-548.
  21. 王媛, 魏本勇, 方修琦, 等.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.中国人口、资源与环境,2011,21(2):141-146.
  22. 张迪, 魏本勇, 方修琦.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.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0,6(46):738-743.
  23. Xiao Lingbo, Ye Yu, Wei Benyong. Revolts Frequency during 1644-1911 in North China Pla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.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, 2011, 2(4): 218-224.
  24. 方修琦, 王媛, 魏本勇, 王文琴. 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. 地球科学进展, 2011, 26(10):1101-1108.
  25. 萧凌波, 叶瑜, 魏本勇.气候变化与清代华北平原动乱事件关系分析.气候变化研究进展, 2011, 7(4):253-258.
  26. 王媛, 王文琴, 方修琦, 魏本勇,李东哲.基于国际分工角度的中国贸易碳转移估算.资源科学,2011,33(7):1331-1337. (通讯作者)
  27. 刘峰贵, 马玉玲, 魏本勇, 张镱锂, 侯光良, 周强, 张海峰. 中国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风险诌议. 地理研究,2009, 28(5): 1147-1156.
  28. 方修琦, 章文波, 魏本勇, 胡玲. 中国水土流失的历史演变. 水土保持通报, 2008, 28(1): 137-144.
获奖及荣誉:
  1. 2016年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(获奖项目名称:地震应急灾情准实时获取与动态应急处置应用,编号:2016-01-02-41)。